有些朋友在PCB布线时,往往板子制作出来后才发现很多问题。由于前期缺乏充分的分析或根本没有进行分析,导致后期处理时非常困难。比如,电源线和一些杂线都布好了,但却遗漏了一组重要的信号线,结果这组线无法放在同一组同一层,甚至没有完整的参考平面,需要对之前的布线工作进行大幅度修改才能完成,耗时耗力。我们可以把PCB板比作一座城市,元器件就像林立的各类建筑,信号线则是城中的大街小巷、天桥和环岛。每条道路的出现都有详细的规划,布线也是如此。
布线时的优先次序:
a) 优先处理关键信号:电源、模拟小信号、高速信号、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应首先布线。
b) 优先处理高布线密度区域:从单板上连接关系最复杂的器件开始布线,从布线最密集的区域入手。
c) 关键信号的处理注意事项:为时钟信号、高频信号和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,确保其最小的回路面积。必要时采取屏蔽和增大安全间距的方法,保证信号质量。
d) 阻抗控制: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,避免信号跨越分割区域。
布线串扰控制:
a) 3W原则解释: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至少是线宽的3倍。这是为了减少线间的串扰,确保线间距足够大。如果线的中心距不少于线宽的3倍,则可以使线间70%的电场互不干扰,这被称为3W规则。
b) 串扰(CrossTalk)解决方法:串扰是指在PCB上,由于较长的平行布线导致不同网络之间相互干扰,主要是由于平行线之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效应引起的。
i. 增加平行布线的间距,遵循3W规则,确保线间距足够大。
ii. 在平行线之间插入接地隔离线。
iii. 减小布线层与地平面之间的距离。
布线的一般规则要求
a) 平面与走线方向正交结构。相邻层的信号线应该走成正交结构,避免不同信号线在相邻层中走向相同方向,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层间串扰。在某些板结构受限(如某些背板)难以避免此情况时,尤其是在信号速率较高时,应考虑使用地平面隔离不同的布线层,同时使用地线隔离各个信号线。
b) 小型分立器件的走线要对称。密集的(SMT)焊盘引线应从焊盘外部连接,不允许直接在焊盘中间连接。
c) 最小化环路规则。确保信号线及其回路形成的环的面积尽可能小。环的面积越小,辐射到外部的干扰就越少,从而减少对外界干扰的接收。
e) 保持同一网络的走线宽度一致。不同宽度的走线会导致线路特性阻抗不均匀,特别是在高速传输时可能引起反射。在某些情况下,如接插件引线或BGA封装的引线,尽量减少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长度。
f) 防止信号线形成自环。在多层板设计中特别容易出现这种问题,自环会引起辐射干扰。
g) 避免设计锐角和直角。这些会产生不必要的辐射,同时也会影响PCB的生产工艺性能。